@坤龙:界面新闻在 3 月 16 号发文说新世相这个「怪物」,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形态,在新媒体的探索中,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时隔一个多月,新世相发布 4 小时逃离北上广第二季,张伟在微博高调宣称和亭东文化合作网剧,正式带着他的文艺大军,向娱乐界进军。

今天要拆解的账号就是新世相。

讨厌它的人说,终于找到删好友的标准了——看谁转发了新世相;喜欢它的人说,世道变坏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

总之,不可否认的是,新世相是一个擅长刷屏和制造流行的账号。

今天这篇文章就以我的角度拆解一下,希望能让你有更清晰的认识,有所借鉴。

新世相创始人是谁?

张伟,人称「文艺教父」,1981 年出生在一个山东小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待在传统媒体。

从《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记者,到《青年参考》副主编,2012年担任《博客天下》执行主编,《GQ智族》副主编及主笔,在国内顶级杂志做了十二年特稿记者。

他的文字细腻,文章娓娓道来,能轻易打动别人。

每一个你想去的远方,其实都是一个个前方。仔细想想,那些地方并不只是著名大学、旅游胜地,而是你想成为的人,想住的地方。简单来说,是你现在每日奋斗所追求过上的生活。

新世相大多数成员都来部分来自媒体领域,有不少是张伟之前的同事,团队配置一流。

目前有三十多人,分为内容部、市场部、品牌部、产品部(含图书事业部)、技术部及行政财务等等。内容部只有三个人在负责。

张伟将新媒体内容团队分为两种,一种罗辑思维,一种是其他。而张伟想做的,是成为前者。

新世相是什么

百度搜索新世相,排在第一位的是「新世相是什么」。

世相,即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生态度。

之所以叫「新世相」,是因为张伟原来有个叫「世相」的号被封掉了。

据说世相时期是公众号文艺界的黄金年代,它为文艺正名,倡导审美和品味,引领潮流的方向。

而新世相给自己的定位是「陪伴体」,这种陪伴分为精神上和生活方式上两方面。

精神

举两个例子。

去年中秋前一天,新世相推给读者的是「即使你在这样的城市里活着,永远不要让月亮消失在你心里。」在七夕节,新世相则推送了之前征集的 38 个受时间检验的爱情故事。

这样抚慰读者精神生活的内容,就是新世相所谓的「陪伴」。

类似于上面两个例子的内容,不仅是节日时才发,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全部围绕一线城市白领的情绪和个人故事,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精神生活方面,新世相也有自己的价值观主张。一直以来,张伟所倡导的都是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上的陪伴,典型的就是「新世相·图书馆」,通过新世相提供的阅读服务,每月为你提供四本书,督促你读书。时不时再去地铁丢本书,在沙漠认领棵树,在线上建立一座雨中城等等。

这就是新世相所谓生活方式上的陪伴。

总的来说,所谓陪伴就是围绕用户会产生的困惑、情绪,提供理解和共鸣。

第一批用户

世相在 2015 年 6 月 2 日被封,两年 50 万粉丝,一夜之间全都没了。

此前世相也被封过好几次,但每一次用不了太久,世相君张伟都能平安回归。不过这一次,世相君回不去了。

所有关注者变成了黑户。我连一个名字都回想不起来。

张伟选择了沉默。

4 个月后,2015 年 10 月 10 日中午,张伟在了微信群和朋友圈丢了一张二维码图片,上面加了一句「世相回归」的注释。

一个小时后「新世相」有了上万关注,这个时候一篇文章还没有,仅靠粉丝转发。

当天晚上新世相发出了开篇词,宣布回归。

到了 10 月 13 日凌晨,新世相的粉丝已经快逼近二十万。有一位粉丝留言说:

你消失的日子里,结识也清理其他的公众号,没有觉出特别的异样。你回来了,再阅读你,你是不同的。

人走茶没凉,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回归后的张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世相君了。

之后几个月,新世相的粉丝很快恢复到了 40 万。

内容运营

新世相每天推送一条,在 23:59 分。正应了其功能介绍中写道的:「每天最后一分钟的人生学校。」

但推送有一个缓冲过程,所以很多粉丝收到消息时已经过了零点。我就在一天收到过新世相的两条消息。

新世相在内容运营上的特点,我总结成一句话是:老热点,新表达。

老热点是指选题上的,新表达是指内容调性上的塑造。

老热点

新世相的内容包括张伟原创和采编两部分,采编占多数。采编的内容,来自与用户互动产生的高质量 UGC。

因为新世相一直都在紧贴读者的情绪做文章,所以读者都有很深的共鸣。经常会写上很长的评论,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也成为新世相的核心优势之一。

因此对选题的把握就非常关键,张伟之前做过 GQ 副主编,选题能力自然是一流。

下面是新世相 90 天内的选题关键字。

最受欢迎的的 5 篇是:

明天很可能不会更好。承认这一点是我活下去的方法 | 一个女孩从23岁起怎样面对痛苦。

月薪5万的人都经历过什么?

很多年后,我们最终都不再想成为孙悟空。

5年里我卖出了4000多个晚安,有的是故事,有的是事故。

“我在她床下偷偷放了录音笔” | 4000个人向所爱的人隐藏了什么。

其中《很多年后,我们最终都不再想成为孙悟空》是张伟所写,其余内容均征集自读者。

张伟说不要做潮水,要做河床。

他希望大家多关注那些永恒的话题。比如死亡、孤独、生活不如意、忧虑、爱情、脆弱等等。

也因此新世相的选题,都是一些大家反复思考提及的「老热点」,而不是一些时事热点。

这些话题虽然不像一些时事热点,能够瞬间刷屏,但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不定时就会有几篇爆发一下。李叫兽形象化的称为「月经式需求」

新世相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地构建情绪场景」。

张伟将一个人一天生活的场景和情绪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对用户进行统计分析,对他们的需求、困惑都很了解。据此来精心选择话题。

新世相经常在后台发起一些让人有强烈倾诉感的话题,

结婚前你一定要问对方的那个问题是什么?

你曾因为钱吵过什么架?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你的爱情纪念品是什么?

你离开家的那天发生了什么? 

从后台的回复来看,张伟确认新世相的用户是特别需要陪伴和理解的人。

新世相通过搭建这些情绪场景,用各种方式去直面和谈论这些话题。虽然这会勾起读者的情绪、痛苦、困惑。但通过采编征集的内容,你可以看到有很多跟你相同处境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

有时候无论过的好与不好,只要觉得远方有个人能够理解你,就能减轻不少痛苦。

很多读者评价说:“这句话经常我想了很多次,但很少被一个陌生人说出来。”

于是读者就得到了安抚和陪伴。虽然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但至少每次都能解决一些困惑,得到一些安慰,日子一长,你就会很需要和依赖它。

话题互动每个号都在做,但张伟是非常精准和有目的性的。

讨厌新世相的人评论说:

做作,矫情,罗嗦,为了写而写,故作深沉,一直在刻意的找所谓生活的意义,由此衍生出一堆的厌世/反主流/偏激的情绪。似乎要集结所有患有各种都市症(孤僻症,熬夜症,抑郁症等啊)的孤寂青年们,凑齐了一起互相舔伤口,抱团取暖。

在我关注的那段时间里,就没看到过如何治愈这些负面情绪的引导性文章。所以这个公众号就是一群矫情的人做的矫情的事。 

新表达

新世相非常注重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塑造自身的气质。

张伟特别提到,“当一种表达方式用滥了之后,就会有人去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开始吧、Papi 酱这种。所以内容运营要永远试图将自己站在最新的表达方式这条线上。”

张伟对此就进行过总结。具体来说做了下面这些努力。

1.slogan

张伟非常注重 slogan 的选择,新世相最为出名的口号就是那句「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这是 2014 年 2 月 14 日,张伟为「文艺连萌」写的成立宣言中最后一句。大意是我们一定能扭转坏流行,杀死坏品位,让世界美好起来。

凡是提到新世相的文章,基本上都会提到这句 slogan。一句话反反复复出现,会让别人印象十分深刻,记住你所倡导的东西。

就像提到可口可乐就会想到它的曲形瓶,提到圣诞老人就会想起他的服装一样。

2.非常强调个人色彩

张伟在每个地方每一句话里每个文章里面,都不断地强调自己的存在。

我们之前讲过清单的培疯,在每篇清单前都会加上自己的日签和培疯按,张伟也是如此。

他在采编的文章前都加了自己的 saying,长长的几段,有时候几乎快成了一篇文章。新世相经常采编读者五花八门的内容,但因为张伟的个人色彩很强,所以保证了新世相风格的一致。

另外张伟也会强烈地表达出个人好恶。

他是媒体人出身,在新闻中一定要保持客观中立原则,同时这样意味着去个人化色彩。但在新媒体领域,张伟不再受此约束。

这样毫无疑问会让一部人讨厌你,但同时也一定会让一些人喜欢你。咪蒙的致贱人,致 low 逼就是如此,放弃讨好一部分人,主动树敌,反而会招来朋友。

比如新世相在去年 12 月推出了青春版《红楼梦》,宣称是「《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


新世相还为它配了首主题曲,名叫《戏台》。下面是部分歌词:

押着韵作着词

最后沦落成**

喝着茶看着报

旦夕吟身笑一笑

笑一笑十年少

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家又去把郎陪

 

这句话和这首曲子让无数人炸掉了,发文直骂新世相才是**。

张文在推文里说:「红楼梦里面被称为最**的女孩就是秦可卿,所以就从秦可卿的角度入手。 当然,这不是骂,是在爱或者在怜惜。这道理说的通。」

很多人并不买账,当然张伟也从不回应。

3.标题、写作、配图风格

新世相的标题、写作、配图也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新世相的标题被很多人讨论过,有人些人喜欢,有些人讨厌,大家的理由都差不多。下面截取几个标题,多为采编文章:

共享单车时代,我用电锯行侠仗义 | 城市单车猎人故事集

我越是想要,越是装作若无其事 | 害怕受伤会让你失去什么

“我该待在这里被包养,还是辞职回老家?” | 一位占卜师和2000个渴求答案的人

《西游伏妖》:猴子还是那个猴子,但心不是那颗心了

“我妈说:少带点,你不打算回来了吗?” | 我们收集了2000次离别

“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知道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这痛苦换来的”

……

新世相的图片则都是女性照片,清新文艺,有时候稍微**。也是极具鲜明的风格特色。

新世相的调性究竟是种什么感觉,我想讲一件关于它头像的事情,你就能品味出一些。

新世相以及世相原本的头像是名画戈黛娃——Lady Godiva

这幅画背后很有故事,张伟在文章中也进行过解释:

如果你是个喜欢“意义”的人,还能在网上很容易搜到她背后那个高尚的、表达了社会责任感和大爱的传说:

一个总督夫人为了让丈夫同意免税,和丈夫打了一个赌,假如她光着身子骑马穿过城市而人们不偷窥她,就说明市民们值得被免税。结果当然皆大欢喜,人们自觉地关上窗户,保护了节操和尊严,也省掉了税钱。

后来张伟不得不为戈黛娃穿上衣服,原因是微信反复拒绝了他们的广告主申请,因为「头像涉嫌暴力或**」。

于是张伟在新世相搞了一场长达一个月的新装征集活动。

最后新世相团队看中了下面这两幅。

张伟更喜欢右边那张新娘妆,但大家更喜欢左边那张袈裟。最后确定左边那张为新头像。

世相君张伟最初选择戈黛娃这张,是因为一种「高贵的性感」。如今披上袈裟,则多了一丝受难的意味。

总结

在《流行制造者》这本书中,讲到制造流行的核心公式是「喜欢 = 熟悉 + 意外」。可以看到新世相也正是这么做的。熟悉的情绪、话题、风格,新鲜的配图、表达方式。

对于张伟来说,流行的目的并不是让人知道,而是让人接受。

活动运营

世相之前在 2 年的时间里用一篇篇精品内容积累了 50 万粉丝,新世相虽然在几个月之后也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但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跟之前不同了。

整个大环境中的公众号涨粉都越来越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用行内流行的话说,增长速度「断崖式的下跌」

于是在 2016 年 4、5 月,新世相团队调整了重心,试图将之前在线上流行的文字打造成线下爆款事件。

通过大事件曝光,这是快速建立品牌最快的方式。

他们第一次试水是在 2015 年 6 月 18 日 ,集体直播凌晨 4 点的北京:

我,和 13 个熟悉深夜的人,给你直播凌晨四点的北京。

你起码能看到:荔枝FM的主播坐在“鬼屋”前讲鬼故事、三里屯的钢管舞演员准备下班、美股交易员的心跳时刻、大楼监控室的屏幕……

总之,只要你不睡,我们就能告诉你一点儿东西。

整个活动反响不大,不过已经让新世相学到很多经验了。

紧接着,在 7 月 8 日,新世相的第二次尝试,就是现象级的刷屏案例:4 小时逃离北上广。

张伟说操作这类爆款事件的目的有三个:提升品牌、涨粉以及赚钱,其中赚钱是第三个目标。

品牌上,新世相的百度指数从 0 飙升到了 4000,有很多公司品牌纷纷找上门来。

涨粉上,当天涨粉 11 万,并且在此之后,涨粉速度比之前提升了一个量级。

赚钱上,新世相打通了活动赞助的盈利模式。

此后新世相基本上保持了每月一个活动的节奏,每次都有品牌方联合策划行动。张少波在他的公众号「灰常砖家」里总结了新世相的活动,如下图所示。

张伟曾在演讲中分享过新世相制作流行的套路:

1、了解人群,了解城市生活里的欲望和焦虑;

2、用一个办法唤起他们的行动;

3、建立一个价值观共同体。

就拿4小时逃离北上广为例,来看看这个套路是怎么玩的:

1、了解人群,了解城市生活里的欲望和焦虑

「逃离北上广」是一个已有的概念,都市白领的压力和焦虑,冲动和逃离的欲望。正如张伟一直引用的那句话:「从古至今,唯一能令所有人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离。」

2、用一个办法唤起他们的行动

张伟说,“激发用户参与有三个办法,一是有利可图,一是有意思,一是参与这件事情本身可以找到共鸣感。”

对于新世相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活动本身变得有意思。

一个事情要让人觉得很酷有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打破不合理的社会常规。4 小时逃离北上广刚好都满足。

其实当时很多人参与这个活动,本身并没多想要逃离,只是单纯想要参与到一个新鲜有趣的事件当中。

此外,张伟也是调动和激发情绪的高手。

张伟解释说,情绪性的内容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其传播速度和力度远胜过观点性的内容。“当你以为你在分享信息的时候,其实你在分享一种情绪。”

张伟认为最能激发读者情绪的几种工具:限时、免费(激起欲望最直接最强最有效的工具)、规模性(让大家情绪瞬间爆发)、鞭子&糖果和“如果不”。

可以看到 4 小时的限制,免费的机票,万人参与等等情绪工具都被应用在活动策划中。

3、建立一个价值观共同体

建立一个共同体,早在活动之前就开始在做。

每次的话题互动,通过精挑细选的内容,来塑造出合理的气氛,让其他人看到大家跟自己是不是同类人。

如此长久,逐渐营造出社区感,也即所谓的价值观共同体,更一步的说是情绪共同体。

在活动中,新世相也很注重塑造共同体。每次活动必有群体围观直播。

逃离北上广能够实时查询有多少人已出发,还剩几张票。图书漂流能够随时看到现在的书漂到哪里去了。就连读《红楼梦》都专门做了一个社交 APP,而且书的尺寸还是按照最容易携带和拍照的尺寸来设计。

总结

在年底的分享中,张伟总结过去几个月的经历说:

归根结底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学习怎样让公司和“新世相”这个品牌、团队获得“流行力”。

张伟说,新世相找到了丈量世界的坐标系。

变现

公众号变现无非广告、电商、课程。

新世相的调性不适合做课程,所以张伟做了前两个,而且不仅做得很好,还把商业上升到了文艺层面。

这是新世相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同样也是它最厉害的地方。

广告

我统计了最近 90 天内新世相做的广告,都是一些大牌:BMW、Uber、天猫、腾讯。

另外还联合一些品牌推出了各种活动:

联合兴全基金交 300 元认领库布齐沙漠的一棵树

联合百度发起建设线上街景「雨中城」

联合优酷推出定制广告

联合「花点时间」推出情人节限量版套装:花 +《红楼梦》

此外就是这次的逃离北上广第二季,联合了众多品牌参与。

据说,新世相现在单次赞助规模已经从去年 5 月的几十万已经上涨到了近千万。

新世相做品牌营销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非常大的争议,不过始终我行我素。

原因是新世相作为乙方,但却常常抢了甲方的风头。并且新世相在内容方面很少妥协,坚持「让品牌后退一步」的原则。

据说这就导致了双方合作虽然让新世相受益巨大,但品牌方却收益不多。一直传言说 4 小时逃离北上广,并没有给航班管家带来多少的下载量。

电商

新世相的电商,则更是文艺范十足。在 2016 年 5 月 24 日推出了第一期「新世相·图书馆」

支付 129 元之后,从 6 月 1 日起,你会收到第一期 20 本精选书目中随机选择的一本。

读完这本书并寄回给我,我会再寄出第二本书。每读完并寄回一本,你都会收到下一本书,直到这个月结束。来回都包邮。

第一期福利:读完 4 本书并全部寄回,可以收到全部 129 元退款。

第一期有 3000 人参加,90 分钟售罄,最后完成的比例是40%。

129 × 3000 × 60% = 23200,这是第一期的收入。

之后每期 1 万份,完成率应该更低,按照 30% 来算,那么每期收入在:

129 × 10000 × 70% = 903000,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第一期是来回包邮,后来改为只包寄送的邮费。从今年 3 月起,更新了规则,新世相承担寄送费用,但读完后不再获得全额退款,而是 89 元红包鼓励。

美其名曰:不需要再为“寄回”的运费而苦恼。

IP

“新世相这家公司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公司。”,张伟所指的“大公司”,标准是估值超过10亿美金,也即通常所说的“独角兽”公司。

自媒体公司做广告的天花板实际上并不高,即使是咪蒙一条广告 60 万,撑死一个月 30 条,一个月也就 1800 万的流水。

这个流水级别的企业在中国遍地都是,而咪蒙已然是这个行业最头部的大号。

就拿去年 9 月底上映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来说,最后票房高达 8 个多亿。所以你能够理解为什么咪蒙做新媒体只是为了挣钱拍电影做准备。

4 小时逃离北上广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新世相团队制造流行的能力,也让张伟看到了做 IP 的巨大前景。

所以在逃离北上广之后,张伟的每一步动作,都是在朝打造 IP 这个方向前进。

今年 2 月份,新世相 联合 华帝厨电 共同做了一部网剧《你的味道》。老规矩,这是新世相在新的道路上第一次试水。

网剧一共 5 集,2 月 14 日情人节上映,之后每周二在腾讯视频上线一集。每集上线前,发起一次故事征集活动,剧本都是从真人真事中征集而来。第一集现在已经有了 825.7 万次播放。

新世相给这种 UGC 造 IP 的模式起了一个美妙的名字——故事分发机。

每次征**送出 10 张机票,总共 50 张。从这点看,新世相可能是国内最喜欢送机票的公司了。

4 月 21 日,张伟推出了逃离北上广第二季。人们高呼「又来了」,张伟则说「美好的事物不怕重复一万遍。」

有意思的是,在粉丝们疯狂转发世相回归的二维码那一晚,张伟推送出去的新世相开篇词,题目就叫做《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不会发生。》

活动当晚,张伟和亭东文化的首席运营官李海鹏,高调宣布将合作拍一部网剧。

新世相正式向娱乐界进军,把文艺做成一笔大生意。

最后说两句

有人说新世相是「怪物」,也有人说新世相「商业模式上是罗辑思维,内容上是咪蒙」。

我觉得张伟听了应该会很高兴,毕竟大家终于把新世相和罗辑思维相提并论了。

这两家公司瞄准的用户完全不同,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它们的商业化建立在价值观输出的基础之上,通过价值观来筛选核心用户,让核心用户成为它们的品牌推销员。无论是卖月饼卖大米还是卖书,在价值观的光辉照耀下,都能卖得出去。

知乎上有网友评价新世相是「形式主义的精英」。

我逃离不了苦逼的生活,但可以大手一挥“说走就走”;我不用去读 100 本书,看 100 部电影,我只要过上新世相给的生活方式,我就能轻松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

倘若你胆敢嘲笑,那必是世道变坏。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一直以来,张伟都没有定义潮水是什么,只是倡导大家不要做潮水,要做河床。

现在,新世相成为了最汹涌澎湃的一股潮水。毕竟从一开始,它的微信号 the fair,就取自美国杂志《名利场》。

而站在潮水之上的,是「流行制造者张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