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老湿的第80篇原创
我一直是纳斯达克的脑残粉,今天又到了验证观点的时刻了。
从 9 月 3 日开始到 9 月 4 日,美国科技股让全球所有投资者重新感受到了 3 月份连续熔断的恐惧。
截止本文写作时,纳斯达克 100 指数已经累计下挫 10%,纳斯达克指数「Big5」—— 5 只史上最强科技股 FANMG(Netflix 最近有点拉胯,被微软 MSFT 顶下去了) 一路领跌,带着一众小票向下狂奔:
Facebook 从303.6美元直降至271.14美元,下跌 11%;
苹果从137.98美元直降至110.89美元,下跌 20%;
亚马逊从3552.25美元直降至3111.13美元,下跌 13%;
谷歌从1733.18美元直降至1547.61美元,下跌 11%;
微软从232.86美元直降至205.19美元,下跌 12%……
要知道,这是美国最强的科技股在短短 2 天之内的跌幅,其带给市场的巨大冲击不亚于一个熔断。
但是,无论你是否持有美股,这两天的突发性行情,其实都是跑步入场的绝佳机会。对于行情常年向好的纳斯达克美股来说,这样由「下跌」导致的「大折扣」机会并不多见,一定要抓住。
为什么即便是人人都在高喊「美国科技股估值过高」「连续破新高后将有巨幅回调」的今天,我们依然应该坚定的看多纳斯达克的蓝筹科技股呢?
首先,美国科技股的盈利能力之惊人,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且这种超强盈利能力在短期内不会降低。
在新冠肺炎依然未得到根绝的今天,绝大多数传统行业都受到极大冲击、一蹶不振,尤其像能源、交通、旅游等行业,更是跌倒谷底,直到现在仍没爬起来。反观美国的科技龙头企业,则在瘟疫肆虐期间大放异彩,不仅没有随着经济下滑而伤筋动骨,反而以一己之力成为全球经济恢复的领头羊。
亚马逊、脸书等公司,在 2020 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其盈利能力之强,震惊全球。而谷歌、微软等公司,虽然业务受瘟疫影响较大出现营收和利润下滑,但其业务护城河未受到任何损伤,同时这两家企业在云服务上的突出表现,确保了后瘟疫时期的发展潜力。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企业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
科技企业,曾经被认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行业,而今天,这些曾经的「风险型企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避风港,在面临巨大灾难时,反而以其韧性在金融市场冠绝全球。
其次,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依旧向好,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超过预期。
美国劳工部在 9 月 3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美国一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下降 13 万人至 88.1 万人,好于市场普遍预期。就业市场的连续恢复,意味着企业创造岗位的数量在增加,获取订单和创造利润的在加强。如果把美国经济比作一个车轮,那么新冠肺炎使车轮突然刹车,而现在这个车轮正在加速前进,前景乐观。
(首次申领失业保险人数持续下降)
在首次申领失业保险人数下降的同时,失业人数也在下降。截至8月22日,美国全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1325.4万人,环比下降123.8万人。
(失业人口持续下降)
就业市场的回暖,进一步佐证了美国经济正在加速恢复中。
最后,从近些年的历史上看,美股「熊短牛长」是一个普遍现象,熊市时期总是入场的黄金时机。
美股绝大多数投资者是机构,散户仅占极少的一部分。以机构为主的市场,股票被更多的长期持有而非频繁交易,大型机构成为了股市的「稳定器」。这样的市场有个突出特点——跌的深而短暂,涨的高而长久。
20世纪40、50年代,美股超过90%的部分为散户持有。而经历了注册制变化、养老金、共同基金入市等大变革后,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已经高达 93.2%,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6%。
这部分相关内容,我在《注册制的镰刀下,没有一根韭菜是无辜的》一文中已经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这里不再赘述。
这样的市场结构,导致了熊市中机构们固然会互相踩踏、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惨烈的结果(例如 3 月份的连续熔断),但最终市场也会充分发挥其自我纠正的能力,快速的走出低谷、甚至再创新高。
我很喜欢一句话——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的确,美国科技股的估值相对过去几年已经升高了很多,每个人都可以用简单的一句「现在太贵了,风险很大」来回应我的这篇文章。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你脱离这种简单的「估值观」,用一种更新的、更客观的、更具象的思路来理解美国科技股的前景。
毕竟,那些嫌弃 Big5 价格过高的人,绝大多数也并未做空这几只超强科技股阿?
不要看别人说什么,要看别人做什么。这是我一贯以来的原则。
顺便晒一下,我实打实的入了苹果——8 折买到苹果股票的机会,恐怕未来也很难遇到了。且行且珍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