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要集合刘思毅的票圈儿,不然以后没得看啦,也要持续给大家分享我的片刻思考,大家周末愉快么么哒!

1,

我完了,染完头发 4 天之后还是觉得头发干枯,感觉死了一样。

我觉得……每次染头发都觉得头发死了一次,一撮一撮觉得就是干枯的杂质。

就这样还要每次都要染头发。

2,

昨天和 Dean 聊完才知道原来 TED 在美国这么赚钱,

作为一个 NPO 机构,在全世界拥有极强的品牌力,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也沉淀了无数人的智慧,拥有有很多很多好内容。

TED 每年有两个大会,一个是 TED Global,每年选择一个国际大城市来举办,和当地文化紧密结合;

一个就是为期 5 天的 TED 大会,纽约、温哥华都有开过。

TED 大会门票 7500 刀一位,每年一次,为期 5 天,据说至少 2000 人到现场来玩儿,

上午就是娱乐和展会,每天都有不同的 Section,每个讲者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分享大多数在 10-20min。

密集的脑力爆炸,创业、投资、科技、文娱精英的世界级聚会,TED 大会的 5 天创收来自门票和冠名,可以得到一个多亿的营收。

哇,好酷。

3,

腾讯科技奖,让我觉得腾讯真是一个伟大的公司,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青年科学家忍耐的寂寞,绝非常人能够想象。

我有一些北大的师兄,博士后之后,真的为了科学项目的研究,放弃了医药和化工商业公司很好很好的 Offer,

还住在畅春园小小的博士楼宿舍,而且还不能单独空间,夫妻需要单独空间还需要申请。

我们需要伟大的青年科学家忍受学术的寂寞和生活的劳绩,为人类进步奋斗,

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文艺事业做出现金的贡献!

开启中国文艺事业支持的第一步,是成为 Debbie 和碧池的制作人,支持他们拍摄自己的电影作品哈哈哈哈。

4,

昨天在写我们的招聘文章,自己再次验证了自己一股强烈的偏见,

就是清醒并倔强地觉得,我这样的公司的小朋友这个级别,一定不能招聘清北甚至 985,别说海外。

以我观察到的少量的样本(也就是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们),这样背景的年轻人要吃一些苦,也要见一些天地,

遭受生活的暴打之后,磨一磨自己傲慢的优越感以及无由来的那种对理想生活的捷径的期许,

好像真的特别特别「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年薪 100 万」的感觉吧。

我太熟悉那种感觉了,因为我就是被一路暴打走过来的。

暴打「年轻的伪精英」是一种特别消耗和折损群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事情,我不愿意做。

我昨天和我股东分享这个招聘感受,被反问,那你的业务负责人操盘手这个层次,难道不要精英吗,你要自信啊。

我说,哪里是不自信,分明是务实。

业务负责人从外面招的话,学历还是一个重要选项,那我们和候选人都太失败了;

业务负责人从内生的话,要的就是要和群响气味相投的兵,从兵到将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业务和价值观都变大的过程。

我们要坚定地做符合自己「气味」「偏好」的选择,不喜欢就不要招。

5,

乙方在中国市场上,商业模式真的太单一了。

一般就是两种,价值感真的太弱了,话语权真的太差了。

第一,降低交易摩擦,促进成交,收取 5-20% 的服务费,

第二,提供信息差弥合、提供信息增量的咨询费用。

甲方时刻想要 Inhouse 内化乙方的服务,或者时常白嫖,或者时常被割以至于天生对乙方服务有罪推定。

真的是……无力感十足。

开始觉得乙方的业务逻辑是一个不太好的商业模式,也许是一个中间形态,未来还是得控制一些什么。

6,

真的是莫欺少年穷。

看到了很多很多当时年轻**的自己,看不起看不懂看不上的品牌创始人起飞。

我真的幸好离开了 VC 行业,无数次被打脸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跟风狗和 sourcing 狂魔。

也非常非常适合做群响了。

7,

任何时候客户价值都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做一个媒介广告投放的生意都是如此。

我们接广告,无非是 3 类需求。

一类是看中群响是目前新流量时代比较大的一个电商茶馆,希望在这些从业者和 CEO 中有一个比较 OK 的 CPM;

一类是看中了群响精准的客户 CEO leads 池,真的真的非常需要看 leads,然后拿着预算要去衡量 leads 成本以及 leads 的后续转化的;

一类是前两者的结合。

媒介广告和招商的业务,当然且一定要 manage 好客户的预期,但是更重要的,仍然是清楚客户需求之后,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无论有意无意就是一种割韭菜,

且垂直行业的圈层太小,客户就算不退款不投诉,也会根据结果在各种不同的圈子或多或少的不推荐,或者吐槽。

吐槽和不推荐就是对垂直 to B 生意最大的伤害,

为了无意识和有意识的一次 ROI 极高的韭菜,毁掉了自己长期的行业声誉(to KA 和 to 小 B 的声誉也许不同的逻辑和层次,但都需要注意的),

这样不知道是做生意的人是韭菜,还是客户是韭菜了。

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说说而已,放在心上,而且时刻履约的时候记住这个原则。

商业安排约定的履约不能满足客户期待,就要想办法,对不起是最没有用的,

要想办法满足需求,满足需求,创造价值,才能有更长久的 LTV 以及口碑溢。

与诸位 to B 的老师们共勉。

8,

想念清明节前的跑毒时光,去了一个月曼谷,去了一个月三亚,然后风一样地决定从北京跑路到杭州,连北京都没回去。

曼谷的时光,白天疯狂运营、疯狂直播,工作很辛苦,晚上疯**走,疯狂的刷酒店。

用泰铢也很爽,那个时候,泰国满眼都是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标语。

三亚那个时候一个人都没有,我经常一个人在艾迪逊的泳池夜游,热带玫瑰色的晚霞照耀着不戴口罩自由游泳的我。

然后,马不停蹄地在杭州住了半个月,看了 50 套办公室,确定了在 CBD,

搞定了办公室和租房,然后搞定了装修和业务招聘,疾风一样的上半年就过去了。

十分怀念曼谷,我们 2021 年的夏天可以开放东南亚和日本的跨境嘛。

9,

刚刚和一位好盆友在感慨,当年在学校的时候,通过卖校园周边棒球服,以及通过做校友会,作了一个很多公众号的裂变,

而且也做了很多很多很多个个人微信号。

那是一个个人微信号可以全量加 2 万个的时代,人们可以疯狂做私域的个人号,稍不注意就可以囤精准粉丝 50 万。

可是当初哪里忍受得理我如此手动、如此低效的社群运营和一对一私信呢。

微信裂变的历史经历了从订阅号到服务号裂变、社群裂变,再到个人微信号一对一的原始生态得阶段。

5 年前谁能意识到,一个加满优质的垂直用户的个人微信号,一个月甚至可以创造 100 万的净利润呢!!!!

一切都是必经之路啊,我的妈呀。

10,

每天都在怼同事,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暴躁推进,今年自己变得温柔很多,业务负责人对他们的中层和小弟也开始暴躁毒打。

我刚想说,其实打工的时候根本不想起冲突,起冲突消耗我的能量,而且我天性弱小想逃避。

但是唯独创业之后发现王慧文说的愚昧之巅真的是很经典的。

每时每刻都在挑战同事们的业务范围,盯着自己,也盯着同事们,拿到核心结果。

做 CEO 就是要不断打碎团队的期待和逃避,

尽管对于自己也是有心理成本的,仍然只有直截了当的干死和逼问,推下悬崖,然后死了就死了,活着就一起走。

以及随时随地也在推自己,推下去,是生是死看自己,拿结果之后再上来。私营公司的就业环境真的很可怕、残忍。

11,

今天上午犯了一个很严重但是不能公开的错误,严重伤害了别人对我的信任。

我觉得有三点反思,特此记录,警醒自己:

第一,犯错之后的对不起是最没有诚意的,也是最没有用的,请收起自己的 200 斤对不起,想解决方案;

第二,自己在群聊中说过的任何话,自己写过的任何文章,都默认是可以被溯源,被截图、被转发的,谨言慎行不是政治正确,

但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兜底负责;

第三,信任是如此脆弱,以至于只要你打破过一次,就没有了。

品牌的客户信任、盆友之间的相互信任、恋人之间的信任都是如此。

对不起那位很信任我的同学 ?????(对不起没用还是要对不起。

收起自己的 200 斤对不起,Take the learning and shut up.

以上,就是本周的刘思毅了,希望大家看的开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