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张阳老师讨论,有一个词儿,是李黎姐发明的,叫做「战略上的游牧民族」,值得反省深思。

我在嘉程资本的时候,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创业者,他们侃侃而谈,他们背景优秀,也有相当完善的天使期的团队配比,

然后开始拿到了一轮天使,瞄准了一个方向。

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做着做着,发现诶,这个方向好像不太行,不太行的原因似乎也可以说的头头是道,

于是 CEO 和团队自我说服和相互说服,然后方向就变了,周而复始,一年下来,没有拿到什么结果。

一种是,CEO 在初期小有成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雄心壮志描绘,

然后自己开始道听途说,或者自己战略的思考研判,或者甚至就是简简单单在网上看到了别人的案例,经过自己的自我说服,开始开辟不同于原先业务线的新的业务线,

这个时候并不确定团队在老业务线上是不是干到了极致,也不太确定是不是有组织上的新力量可以加入团队。

大概就这些情况,这些 CEO 呢,也可以是王兴这样的无限游戏推崇者(说实话这个词儿真的要听吐了),

也可以是一些可能拿到了一些小结果之后就希望快速拿到更大的,就去四处看机会,看到土壤肥沃就希望进去的创始人们。

而这样的创始人最大的问题是公司的基本盘不稳定,多方作战,进而基本盘继续不稳定,业务和团队都不会很扎实,风险会较大。

创业之后,这个词反复告诉我,没有无限游戏的能力的创业者,需要攒够钱、攒够认知、攒够团队,总是还是要先务实、再无限。

首先,团队得稳定;

团队的稳定指你的合伙人团队或者业务操盘手团队,在原有的业务线上,能否支撑你作为 CEO 在原有业务上的切割和分离。

其次,基本盘业务要有,而且尽可能看得到稳定可期的发展逻辑和路径。

基本盘是我自己的原则,我希望我的公司能有一个彻彻底底的底线思维,

在这个底线思维上,我自己的任何尝试都不会导致整个公司的彻底灭亡。

以及,基本盘能做多大,要有逼数。

以及,基本盘是否到达一个和组织能力匹配的极致,也要有逼数。

第三,组织能力的溢出。

这是 XVC 的合伙人爸爸 Ricky 老师在我创业第一年的时候就给我反复分享过的点。

印象十分深刻,再次分享给我的 CEO 朋友们:

组织能力溢出才能打新的仗。

业务⬆️的进步,一定会比组织的进步要更快,然后对组织中的业务负责人和 CEO 造成困难,管理上、体力上、业务实际操作上。

业务的进步,会让整个团队涅槃,

因为业务需要你去在战斗中不断学习和重生,要么被淘汰,要么就挺过,和公司不停进入下一个战斗。

所以说哪怕是 CEO,都会在创业的业务进步和团队进化中,可能被杀死,

何况其他人,随时随地杀死自己原先的版本进入新版本,要么就倒在旧版本中被淘汰。

商业上的组织进化也是很残忍的,组织溢出才能打新的战役,

再换成个人,其实结果更惊悚,此处要感谢「你今天真好看」的 CEO 老师在我的票圈下提醒我,我才能有这篇文章的延伸。

要是个人的话,就更可怕了。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同龄人朋友,现在好像我的同龄人朋友都创业了,

但是原来还在打工的时代,有一些朋友们,真的是这山望到那山高啊。

我来说一说,这样的人类画像是什么。

他们拥有出色的学历背景,很棒的实习经历或者项目经验,可以比较轻松地进入大厂,或者去一个小公司成为一个业务负责人,

经过自己 1 年的学习和实操,觉得自己拿到了很好的杠杆,就开始了狂野的骚操作。

要么就是跳槽,跳来跳去,眼高手低,要么就是提前出师,为了自己创业梦想而创业,没团队、没方向。

还有一类比较奇葩的,是区块链时代,拿到了高于自己溢价的 offer,并入职了,

拿了半年的 200 万 package 年薪的人类,是无法再回去拿 50 万年薪的,但是区块链热潮一过,50 万就是他的正常市场价格啊。

我见过不少区块链的「废人」,依靠自己在区块链上得到的财富杠杆,然后勉强找到了一个最优解的公司,

但是仍然不符合预期,然后伺机而动 ing,然后自己 30 岁之前的积累期就被消磨殆尽。

30 岁之前,没有作品的人,但是仍然在翘首以望等待机会,这就是战略的游牧民族,在个人上的最大悲剧。

脚踏实地先,仰望星空后,企业和个人都是如此,与各位同龄人共勉,与各位 CEO 共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