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但是人人知道的事情并不是最好做的事情。因为,品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谁能将企业品质管理做得风生水起,乐而不疲,事半功倍,谁就是大赢家。那么,众所周知的事情如何得以破解呢?不外乎,五步连环,环环相扣。

1、品质意识,首当其冲

从上至下,领导先行,而不能从下至上,这是关键,首席执行官的品质意识决定着全体员工的品质意识,众目睽睽,唯马首是瞻,一举一动,高级领导者要在不仅仅要有管理水平,还要有质量技术知识,懂得产品的工艺和品质管控手法。当主要领导有品质意识,必须让全员有品质意识,这是质量攻坚战成败的关键因素。

2、质量不良,当众处理

对于样品和批量生产阶段的产品不良,必须立即处理,不宜久拖,而且是当着设计者、生产者、管理者的面,作了断,报废有时比返工效果更好,切忌拖而不决,犹豫将就,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必须让人人吸取教训。

3、完善体系,实施标准

这个过程,就是确保经营系统不出现风险,确保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有完备的监测和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按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不能成为只会躲在柜子里做摆设的文件,必须予以坚决执行,这就是标准的力量。

4、谁产出谁负责,谁决策谁兜底

此言外之意是,设计者,生产者,决策者,必须为自己的产品负责,绩效挂钩,奖惩结合,属地管理,当班管理,批号管理,负责到底,这一条应该成为企业的文化,有担当能力的人,通常品质总是最棒的,有责任之心的人,通常总能经得风吹雨打,生命力总是最顽强的,这也是品质闪光的真正原因。

5、以工作品质,保驾产品品质

场地可以不耀眼,但起点不能低,人员的素质不能低,人员做事的态度不能差,精益求精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只要是工作,就得以高标准要求将事情做到位,一次到位,杜绝返工,杜绝敷衍和应付的一切行为,以实干做实事,以真心做真事,为合格的产品品质保驾护航。

下面简单的分享

德国人对质量的理解

希望可以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从哲学上,德国人这样来谈质量问题:“没有质量的数量毫无意义,唯有以质量为基础的数量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数量。”因此德意志人在一切领域中奉行的原则就是:“要么最好,要么没有。”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如何做好品质管理?5步让你得心应手)

从生产理论上,德国人认为:“靠检查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检查本身不会改变产品质量。只有搞好设计和制造这两大环节,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质量是掌握在广大职工手中的,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也就是说,产品制造本身的质量才是产品质量的根本要素”

国际上的质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 质量是检查出来的,典型企业:1913年福特汽车的大批量生产;

②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典型企业:1960年代的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

③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典型企业:1990年代的GE公司的六西格玛设计;

④ 质量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典型企业:2000年代的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

德国人认为:“人的质量是一切产品质量的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制造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就是这个国家人民素质的反映,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个国家制造出来的产品来认识这个国家人民素质的。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如何做好品质管理?5步让你得心应手)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在具体的企业生产实践中,德意志人牢牢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

① 精准的计量;

② 精良的设备;

③ 优秀的人才;

④ 标准化生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