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前后,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各种网页,尤其是以百度搜索为基础的百度百科等网页平台,这类平台中有大量的用户上传知识信息,有些是平台从其他网页中复制来的,有些是网民提问后给其他网民回答分享的。
总之,按照欧美网络知识演进的过程,这一步骤可以成为静态的知识获取阶段,也就是知识共享1.0阶段,这一阶段内所形成的是百科全书似的网络知识共享平台。之所以是静态的,就是因为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双方之间缺乏互动,无法促使平台内容的有效、深度更新。
★知识共享2.0阶段:动态知识社群
到知识共享的2.0阶段,逐渐演化出了动态知识社区的概念。这种动态知识社区以吸收网络会员为主,其基本形式就是网络社交平台,但是这个平台是完全开放的,所有成员都可以跟帖,发表意见,最终实现知识的动态更新和交换。
★知识共享3.0阶段:知识付费平台
知识付费平台出现知识共享的3.0阶段,这一阶段的知识共享出现了对知识的深度提炼和加工,形成了更多成体系、制作精良的知识产品35。表现为知识产品生产方的多元化、开放化,以及产品的付费化。例如喜马拉雅、得到、樊登读书会、MOOC等等。
从上述三个阶段来看,知识共享的演变以及知识付费的最终形成,实际上就是围绕知识内容生产传播、消费、变现等价值链的创新过程。在知识生产方面,已经摆脱了传统出版业生产者和用户的割裂,而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生产者与用户是同一类人群,例如,某些大学教授,既可以知识付费平台的用户,也可以向平台发布知识产品,形成了所谓“用户制造”的知识付费产品生成模式。
在价值链环节上,三个版本的知识共享阶段中,增值环节在不断增加,不难发现,知识付费形成之后,知识产品生产加工、传播、营销、服务、社群构建、线上线下用户活动等,都成为了价值增值的部分。如国内熟悉的网易公开课,其将优质的国内外课程资源分享,将知识进行专业分类。随着在线支付越来越便捷、移动知识付费平台发展迅速,创新不断出现。平台将知识以高效的知识内容整理打包发给客户,开展“付费直播”,目前直播平台的迅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时间地点的限制,知识获取变得更加自由,用户体验感觉更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