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以后是不是会凉凉,很多专家说啊,中国的出路在于自动化,用自动化替代功能,所以呢,现在用高房价才能够清掉很多低端的产业。其实专家他娘的就扯淡,因为专家根本不了解工厂的实际情况。我听过一个管理过国际大厂的伙伴跟我讲,他能够清楚的看得清,未来的民营企业常态是订单量不大,但产品迭代频繁,工业产品呈现的越来越互联网化,只有设计加迭代才能变成中国式的竞争力,不仅仍然是汽车,手机会迭代,您使用了大大小小的家电,你的笔记本,各类的产品,厂家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在80年代、90年代,你看工厂设计一个好的电视机、空调可以卖十年,你现在一个工厂达到12个月出一个新品,甚至有的作坊在抄袭模仿的过程中,可能几天就可以微创君一个新品,这么大的区别,这就是中国拥有一个机会,自动迭代输出之下,中国因为有人口红利,所以得到了一个有竞争力的发展优势。有一个特斯拉的管理者和我聊过未来的汽车。
逐渐的比亚迪其实大家都在研究自动化的时候,你怎么研究将人工成本的时候,其实很多很多工厂,包括比亚迪已经跑到一些地方去拿便宜的底,比如说去惠州,然后呢,不断的增加更多的人数过来,这些人海战术其实今天会有更好的超越别人的一些机会。自动化想取代人,其实需要很长的时间研发,也需要慢慢的去融合,而且很多的这种僵化的过程,一旦有一定的改变,就意味着系统大改,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挑战,也极其有风险的。比亚迪就是通过人海战术快速的迭代,把汽车当手机做,一年一年小步快跑,不断的迭代,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出路的真相。中国制造业的出路肯定不是现在立刻马上的自动化,自动化在德国,日本,美国做了很多年,但是他们也走过了很长时间的过程,那么燃油汽车人家也做了很多年,我们今天我想马上弯道超越,难道是跟他们一样吗?肯定是基于我们的优势,靠互联网式的996的人海战术,这种战术能够通过快速的迭代能够找到我
我们的竞争优势,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现实,专家们没有下过工厂,不了解工厂只会爱扯淡,他们说自动化之后机器将取代人工,那么现在的高房价能够有利于清退那些低端的产业,那么我想说的是我们互联网小商品定制加工的工厂怎么赢呢?我们如何去比美日德美韩的工业产品呢?能强在哪里呢?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我们的工业产品,今天在中国就一定要通过合理的人海战术,快速的迭代,形成代差降维打击自己。如果连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怎么赢都不清楚,整天瞎逼逼,然后开始忽悠普通人,那么弄到最后其实不但能够误国,害了害了自己,这种没有真正判断力的判断是不靠谱的,不懂装懂的装逼模式也没有未来。我们今天一定要了解工厂的现实,我想问你下过工厂吗?中国的制造业处在哪里?一定是用高素质的功能快速迭代,用这种我们拥有独特的竞争力的中国式的迭代的产业功能,通过加大合理的自动化慢慢嫁接,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可能超越于我们的其他欧美
那么2000年代中国的工业起步阶段,很多工厂都是这样去发展起来的,他们当时买了很多都是国外淘汰的生产线,其中有些设备机器还不会用,而且有些设备也不能马上用,就这样他们通过换成人力,外国人两个人干的活,我们用20个人干,这个一算,我们的成本居然比外国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还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独特的竞争力的优势。所以特斯拉工厂也从加州搬到上海,我们不要只是表面看到说他有权字画的工厂,他来到这个新的一个地狱,他一定看到他算账的底层逻辑,在中国我们有独特的成本的优势,也有独特的产业化的功能,所以工厂不可能没有人,中国的自动化进展也不会那么快,当下我们一定以合理的人海战术,加上匹配的、到位的,陆续进化的自动化才能够代表着整个中国产业的进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