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大家的朋友圈一定被这货刷屏了吧!输入你的姓名+生日,自动生成一张充满标签特点的图,这么简单的一个测试在短短的一个周末火爆整个朋友圈,然后被微信官方封禁。作为一名对运营很感兴趣的产品汪,老K给大家分析一下整个事件:
 
为何能火?
记得微博段子界的一位大牛曾经说过:一条微博能火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的一个或几个:
  • 喜闻乐见 比我还惨?

  • 感同身受 说的不就是我?

  • Mark一下 对我有用的

  • 转发抽奖

回到这个小测试,明显符合第二条。作为一个推广活动,从创意上讲,说不上很新奇,之所以能一夜之间火爆朋友圈,其本质原因还是满足了人性的一个根本需求:炫耀。

这个游戏的本质就是根据星座的不同给每个人打很多标签,打标签这个行为的本身就能让用户获得归属感、激起用户的分(xuan)享(yao)心理。比如一些明显吹捧的标签:霸道总裁型、重视原则、拥有年轻的心、适合做领导等;而有一些标签,虽然不是直接的褒义,但却是一部分用户愿意标榜的,比如:自由散漫、容易冲动、偶尔会孤独、外表坚强内心玻璃等,很多人就是愿意标榜自己的另类,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所以,打的标签,只要不是虚伪、LOW逼、吹牛之类的,都会有用户愿意分享。这个功能最早是QQ在n年前做的:

 

提到标榜自己、给自己打标签,老K第一时间就想到了2010年火爆一时的凡客体。当时凡客邀请韩寒和王珞丹等青年偶像给凡客代言,并创造了火爆一时的凡客体,给凡客打上了文艺的标签。于是无数少年有意无意的购买凡客T恤来标榜自己的文艺范……
 
综上几点原因,一个门槛很低(只需输入姓名和生日),又能满足用户炫耀的心理的活动,突然在一夜之间火爆朋友圈,拦都拦不住……
 
为何被封
微信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诱导分享,影响用户体验。微信早在去年就推出了类似的禁令:
 
其实,事情很简单:劳资花这么多时间、金钱、精力来维护一个生态,终于做到了现象级的用户量和用户粘度,可以考虑卖广告变现了,你突然冒出来靠创意0成本在一夜之间获取了巨大广告效应,那劳资以后还怎么卖广告?对于这种严重破坏正常生态秩序的行为,一个字:乃伊组特!
 
后续如何?

通过一个活动一夜之间增长了几百万粉丝,然后瞬间被封号,挺可惜的。

这样想的同学,你就too young, too native了,首先看看这个公众号的名称:柏拉图APP。这明显是一个APP的附属品,那这次活动给APP带来什么效果呢?


看绿色的曲线,免费总榜从1000名开外一天之内窜到前100,就靠这一个几乎零成本的活动!作为一次APP的社交营销来说,这个效果绝对是现象级的!是运营教科书级别的案例!


而且,虽然公众号被封了,但是事件的余热还在发酵:

看看“柏拉图APP”这个关键词的百度指数:

而百度“柏拉图APP”这个关键词可以看到,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另外,像老K这样的公众号运营者在一段时间之内也会抓着这个热点不放,从各种角度、各种姿势对事件详情、内幕进行分析、吹水……


最后,柏拉图APP到底是做什么的呢?老K微微一笑~

少年们,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产品经理日记
微信:p_m_diary
更多干货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