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一的时候,班里盛传李敖。
那时候还流行借书看的,故同学之中互相借阅。
记得当时我向时任语文课代表女同学生借了
《李敖回忆录》。
语文课代表是个特别可爱的萝莉。
平时总是绑着双马尾,走起路来晃呀晃。
由于经常作文拿高分,经常被老师叫上去朗读她的作文。
声音像风铃,丁丁玲玲的,甚是好听。
就我知道,我们底下好几个男生暗恋她。
《李敖回忆录》断断续续看完了。
没记住啥,却记住了李敖写的一首歌《忘了我是谁》。
到要还书的时候,我想着总得表示点什么。
找了一张精美的信纸,抄了前面几句: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里都是你
忘了我是谁
”
小心翼翼把它夹进书页,小心翼翼拿给她。
很失望,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回应。
后来我记起来,署名的时候,我是写了:
——李敖。
后来的后来,来到了有社交网络的时代。
时不时在网络中看到李敖又怼天怼地怼神怼鬼了。
而此时,抄情诗的男孩入了广告的坑。
如果说高中时代的李敖对男孩来说一纸情诗。
现在看来,李敖是一个成功的品牌营销大师。
他的品牌叫“李敖”,品牌定位是“李怼怼”。
卖点是“自恋、自恋、自恋”。
并且,他成功把品牌塑造成了IP。
我们常说,文案必须语不惊人死不休。
好的文案,要能够成功引起人的情绪反应。
从这个层面上看,李敖必须是个文案大师了。
下面摘录整理李敖成功塑造自己个人IP的20句文案。
以飨各位看官。
其实,将他定义为“文案狂人”。
我可能会有人骂我强行蹭热点,喷我无良消费逝者。
我只是觉得人性是复杂的,很难被一些标签简单定义。
就像早年间我就觉得李敖是个写情诗的风流作家;
后来觉得他是个擅长塑造个人品牌的文案狂人;
而刚刚,我看到了去年李敖病危之后,
儿子李戡写了《爸爸在鬼门关前走一遭》一文。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倔强而可爱的老头儿。
李戡写道:“这段时间,我使劲鼓励他,让他保持斗志,坚持下去,他都听进去了,经常点头表示同意。爸爸的心态一直很好,拔掉呼吸管后,护理师让他说自己名字,爸爸说‘我叫**’,把大家都逗笑了。”
末了,再啰嗦几句。
上周霍金去世,网络王国举国哀悼。
由此引发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一有名人去世,网上就莫名涌现一堆跟他很熟的人。
并把这些“假装很熟”的追悼人喷为“哭丧婊”!
大概是说:你们不了解他,不懂物理,不懂宇宙,
没看过《时间简史》,没看过《果壳中的宇宙》,
没资格追悼他、缅怀他。
这个问题,我十分同意知乎大V鲁西西的观点。
觉得她说出了我想说但说不好的话:
越是优雅、高贵的事物,越应该开放怀抱去迎接所有想靠近它的人们。而不应该去设立高大上的门槛,划出界限,阻拦人们对高级和美好的向往。…朋友圈缅怀霍金、杨绛,无论网友是出于真心实意也好,蹭热点也罢。这种热潮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是对物理学、文学的一次成功的全民推广和普及。
全文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