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联合国内演员谭卓、乔欣拍摄了一只Baguette包包的广告视频。
刚一发布,立马差评不断。得!看过视频后的小编不禁感叹,又有个大牌广告翻车,你们对中国人的审美,是不是有很深的误解?!
先来看看网友的评价:
看,一上来就被人说土,还是不是那个我们心目中的高端大牌了?
有眼尖的网友说,这和郭敬明的《小时代》风格有的一拼,但是,还没人家的有逼格。
拜托!这些大品牌真的好好了解下中国的审美吧,不用刻意接地气的迎合我们广大群众,我们没有那么Low,啥好啥坏还是分得清。
虽然,这个广告是为了致敬《欲望都市》,不过怎样都很难看出有它的影子。那些曾经让我们顶礼膜拜的时尚穿搭,真不是光怪陆离的场合衬托就可以唤起我们联想的。
前有D&G作死操作, 后有Burberry新年上演诡异风格,就连甜心范十足的Dior小姐,也在上一只类似“拼多多”的广告中好感度瞬间覆没。你们这些国外大牌能不能走点心?知道为什么拍中国风的视频总是被吐槽不停吗?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说说。
广告词出戏,get不到群众内心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整个视频下来,就1句的广告词:“这不是一个包,这是Baguette。”结合被酒吧保安拦下查包的场景来看,说的真让人莫名其妙。
不过,这句广告词是有来历的,在《欲望都市》当中,曾经Carrie遇到抢劫,心惊胆战之时,还不忘纠正对方“这是Baguette”。
正是凭借这句台词,让Baguette包包一举成名,受到大家的狂热追捧。而女主角Sarah Jessica Parker更是走哪都要带着,亲自示范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带货女王。
就算是了解了这么多的历史,我们也很难再次与电影美剧相连。这句台词虽对Fendi品牌意义重大,可是却高估了它本身的价值。对于观众,更多的是记住剧情、或者直击内心,并且能引起深刻反响的话语。更何况Baguette包包早已消失在公众视线已久,2018年才再度回潮,加上《欲望都市》早已完结10年有余,谁会记得万千台词中的这一句?
画面俗媚,不符合品牌形象
看似致敬的广告实则让人心生厌烦。商场、品牌店、高端酒店、KTV……众多场景,足以体现生活化了吧?足以与消费者的环境相媲美了吧?然而,五颜六色的灯光,眼花缭乱的衣服包包,全程只凸显了庞杂,没有剧情,没有合适的氛围烘托,一水的拜金主义搬上戏台,上演了一场毫无意义的尴尬片段。
在包厢唱歌的时候还背着包?细节之处都能发现不协调的画面存在,整体的调性没有了往日大牌的华丽感,同时也失去了品牌固有的高级形象,将原本几万块包包的质感,拍出一股浓浓的卖场大减价的Cheap味道。片中的土味场景给整个广告增添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味道。像是**的社交聚会,疯狂的拿着心仪的包包High个不停。俗、媚的交替视觉呈现,让观众最期待的视觉盛宴一致落空,曲解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并清晰的暴露了Fendi品牌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的短板,呈现出一片复杂喧哗、不明就理的景象,失望之极。
不知Fendi这波操作,到底是为了宣传Baguette的再次出新,还是为了拉低品牌格调,铺设更多的下沉市场用户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无论哪一种想法,都没能从这个广告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毫无卖点,尬演产品效用
那些说“类似《小时代》”风格的用户,也算是捧了一把Fendi的这波广告。毕竟,在我们已有的印象中,郭敬明的文字里虽然裹挟着诸多“拜金”的感觉,可是内容总是会引起不少的舒适感,让一些对品牌有着懵懂概念的年轻人无比崇拜,甚至会心生向往,乐于讨论各种产品的卖点,并不会跑偏的去吐槽广告本身,而是对产品上瘾。
可是Fendi恰好反了过来,群众不在乎这只包的故事,因为在大众眼里,它就真的只是一个包包而已。视频本身并没有将Baguette包包的核心卖点讲出,也没有看出与其他品牌包包的差异化提炼,更没有体现目标人群的特点。只是随便拉了几个大众都熟悉的场景,融入自身产品中而已。
策划这只视频的人似乎没有明白:消费的起的群体自然会消费,消费不起的群体,并不会在意画面当中如何的搭配,也不会产生拥有它就了不起的想法。所展示出来的功能点,简直无聊透顶!况且,对于当下只要用过包的人而言,就像是在阐述一场废话。
本次广告虽有演技到位的戏骨谭卓加持,可是依旧架不住故事的俗套,没能表达出品牌的内涵与代言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契合。青年演员乔欣也在此出镜,想必是为了体现产品的活力、年轻化。毕竟,与Sarah Jessica Parker相比,中国的两位演员在年龄层面上都要小很多。
深入中国的消费市场,便会清楚,近年来奢侈品购买的主力军已然是千禧一代,所有的品牌开始放**段,绞尽脑汁的迎合这群人的口味。
仔细想想,如果请来的代言人换成是5个素人,去掉品牌Logo,跟之前的逛海澜之家或者某商业街的宣传片估计如出一辙,根本瞧不出品牌诉求。假如再没有品牌的标识,便很难联想到是什么品牌,更别说与原本品牌的风格完全不搭,长期如此,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所以,希望这些大牌不要曲解中国的文化及人群审美,世界虽大,但对于美好的事物还是会有一致的认同感。不了解中国的风格,也不要硬凹相关元素,不然只是一场无用的策划,对营销宣传起不到任何效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