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品牌”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李大为(互联网品牌官主笔)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自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以来,争议似乎愈演愈烈,不少人认为成熟资本市场会让瑞幸现出原形。
如今,瑞幸咖啡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成绩单,正式接受市场的考验。
8月14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2019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瑞幸咖啡2019年二季度营收为9.1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二季度净亏损6.1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3.3亿元同比增加83.4%。
瑞幸的亏损并不让人意外,倒是财报中透露的其他信息,更值得注意。

相比去年同期,瑞幸咖啡的亏损的确扩大了,但也有向好的迹象。
瑞幸的二季度总营收环比一季度增长了189.8%;再看二季度的亏损,环比一季度仅增长了123.2%。也就是说,亏损的相对值在减少,营收「跑赢」了亏损。
单纯看营业方面的亏损,二季度亏5580万元,也低于去年同期的8170万元。
瑞幸咖啡的管理层也对业绩表示了认可,CEO钱治亚在财报中表示:「我们对业务的表现感到满意,因为我们继续在执行长期增长计划。」
财报显示,预计到今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的产品净收入将达到13.5-14.5亿元,会达到门店的盈亏平衡点。这意味着在主营业务层面,瑞幸正式开始止血!
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
先看咖啡产品。
咖啡作为瑞幸的主业,目前更多的是作为流量产品,让消费者认识瑞幸咖啡的品牌,进入瑞幸的流量池。那么对咖啡产品的补贴,其实就是流量成本。在目前维持补贴的情况下,咖啡是不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的。
咖啡的亏损,就要由其他产品的盈利来填补,比如瑞幸的轻食、茶饮等等。
从财报上,也能看出营收占比正在往咖啡之外的品类倾斜。
二季度瑞幸的现制饮料(主要是咖啡)收入占比为72.5%,同比去年降低了约10个百分点,环比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轻食二季度的收入占比为23.2%,相对于一季度的17.6%提高了不少。
9成快取店!瑞幸的打法更显清晰
在颇受关注的门店扩张方面,瑞幸也保持着飞快的速度。
2019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的门店数达到2963家,同比增长374.8%。其中,二季度新开的门店593家,相比一季度新开297家提高不少。
然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大面积的门店占比只有4.2%,而快取店的比例达到了92.5%,数量高达2741家!
所谓的快取店,就是主要让消费者即买即走的小门店。这类店大多20-50平米,主要开在写字楼大堂、学校附近等地方。
之所以主打快取店,CEO钱治亚曾经在演讲中提到,快取店的租金低,开店速度快,而且选址相对灵活,更好贴近用户。
原来人们只知道瑞幸咖啡的小门店多,没想到占比居然超过了9成!无怪乎瑞幸能在创立不到两年内,就成为国内咖啡门店仅次于星巴克的品牌,毕竟星巴克的店都是精打细造的社交大门店。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瑞幸咖啡并不在意打造「第三空间」,其打法和星巴克、喜茶等品牌有本质的区别,和7-11的便利店咖啡反而更为相似。
问题在于,这种方式真能产生用户黏性吗?你可能听人说过爱喝星巴克或喜茶,但你听过有人说爱喝7-11咖啡吗?
这种主打性价比,而在产品品质上打折的做法,对如今的消费者难言有真正的吸引力。目前瑞幸靠着补贴吸引了2000多万用户,然而一旦补贴停止,消费者的流失也是肯定的。
战略级的新茶饮,有什么隐忧?
今年7月,瑞幸咖啡召开战略新品发布会,宣布推出「小鹿茶」,正式进军新茶饮。对于这个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瑞幸的管理层也在财报发布后做了回应。
在瑞幸的财报电话会议中,CFO Reinout Schakel提到:「为了实现我们的增长趋势和盈利,继续进行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推出新茶饮,我们需要在盈利和增长之间进行权衡。」
董事长陆正耀也说到:「我们的投入,买流量和给客户补贴全都是用来为品牌做广告的,二季度我们花了2.4亿,三季度我们因为小鹿茶也会花钱。」
这里面透露了两点。
其一,新茶饮会是主要盈利点之一。相对于瑞幸的咖啡产品,茶饮的毛利率会更高,参考喜茶的相关数据,毛利率可以达到50%左右。
其二,新茶饮初期也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这方面和喜茶奈雪的区别很明显,这两个头部品牌都没有请代言人,而瑞幸的小鹿茶一上来就邀请了人气新星刘昊然。
除了打法不同之外,瑞幸做新茶饮还有一个隐忧。
原来的咖啡产品,作为原料的咖啡豆可以贮存很长时间,其他的原料品种也相对有限。而做新茶饮的话,茶叶固然好保存,但水果类原料的保鲜期很短,其他种类的辅助原料也是五花八门。
这就导致了,新茶饮的原料成本以及供应链压力,会显著高于咖啡。在瑞幸3000家门店的情况下,能否应对这样一个挑战,是存在疑问的。
结语
总体来说,瑞幸咖啡的这份财报还算有亮点,然而市场似乎并不满意。
财报披露后,瑞幸咖啡的股价应声下跌,截至8月14日收盘下跌16.74%,报收20.44美元,市值48.11亿美元。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还是非常看重的。这一点,瑞幸的管理层倒是不慌不忙。
在今年年初的战略沟通会上,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CMO杨飞说,现在不考虑盈利的问题,3-5年之后再说吧。
希望市场也有这个耐心。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往期热门文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