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篇描述我近况的文章,有朋友给我留言:

“我曾在脉脉上看过您的履历,个人觉得您的几段工作离职选择都不是很好,近几段工作都没有待满2年以上,很多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都会很看重稳定性这点,这点是您的劣势。友情建议您下一份工作能够慎重选择,离职时也多慎重考虑考虑。”

看到第一句时我还有点慌,以为误判了什么,看到后面也就释然了。这位朋友当然是善意建议,他只是从稳定性和公司对稳定性常见的疑虑来说的。

说到这个,倒确实是个典型的问题。就跟大家分享下我的思考吧。

1 公司考虑稳定性是为了低成本交易而打的标签

职场里的选择,尤其是招聘时供需双方的考虑,最终都是收益和成本。像如今依然在热议的 996,从道德上和情理上讨论没有意义,都是市场选择(关于 996 ,忍不住说几句)。

公司为什么要考虑稳定性呢?为什么有时要求候选人在上家公司待满 2 年、3 年,甚至 5 年呢?这个问题很简单,自然就是公司认为,过去稳定性强的人,通常更好一些,要么稳定,要么有积累。

这属于为了“低成本交易”而做出的标签化判断。类似的判断还有:

•  名校毕业生更加优秀

•  大公司履历的更加优秀

•  工作年限越高的越优秀

•  XX公司的职级比XX公司低/高

•  管理多少人代表着管理能力优劣

这种标签化的判断之前在滴滴时跟俞军老师讨论过,都是求职市场中已经固化的标签,为了让求职招聘的成本足够低,毕竟每个人都来面试的时间成本太高了。它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的确都是大概率事件。比如,有时我们筛选校招简历,也更看重名校经历的。

2.标签化的价值与局限

不过标签化有存在理由,不代表就是最高效和最合理的。这也很容易反证:假如这些标签足够好用,那干脆不用面试了,按照市场价或者公认的职级水平,直接入职就可以。面试的存在就说明,标签肯定不够,还需要做很多额外的判断。

求职招聘市场里,越依赖标签的,实际是越没有判断力的。因为标签背后代表的候选人的特质,从简历以及面试都能识别一二。没有识别能力,才会考虑这些固化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 HR 会更加看重标签,因为他们对业务相对陌生,也只能通过标签去做判断了。)

跳槽少、工作稳定,代表的无非就是两点:

第一,在同个公司做得比较久,更容易沉淀经验;

第二,在新的公司会更稳定,不容易跳槽。

先说第一点。

过去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异常迅速,比 BAT 起家的年代都要快,真要找到沉淀在某个新行业里耕耘多年的人,反而不易。或者说,哪怕找到了工作多年的人,比如做新零售做了十年,真的会更加优秀吗?

如果面试官有心,且比较了解我从事的行业和所做的产品,就很容易能做出判断:

第一,虽然工作年限确实比较短,但每次离开都是相对被动的,要么是业务发展迟缓,要么是项目终结;

第二,虽然看似是做了四个不同的行业(手机、美甲、外卖、出行),但实际上后面三个行业本质上都是双边平台,有极大的相似度,供给匹配、营销获客、服务管控的逻辑非常一致。比起虽在同一家公司待了 4 年却在不同的项目来回变化,要更加“沉淀”一些。

因此假如招聘的业务负责人对我的稳定性存疑,没有看到这一层,那我也会对他的判断力存疑。

再说第二点,不容易跳槽这件事。

还是回到我前面提到的,求职市场本来就是双向选择。不容易跳槽并不是“求职者”的特质。(当然了,没有缘由反复跳槽,一年换好几次工作,这样就算是有些“特质”了。)

过去稳定,到了新公司就待不住的,和过去不稳定,对新公司非常满意愿意持续待下去的,都不少见。

这仍然是对面试官的要求:是否能判断候选人背后真正的原因和诉求。

始终稳定在一家公司或频繁跳槽,背后的影响因素太多了,至少包括:

•  薪资待遇合理/不合理

•  有/没有期权和股份

•  成长性好,有空间/天花板太低

•  家庭因素需要稳定

•  直属 leader 的去留

•  个人喜好

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个人,以及在新的公司,是否能满足这个人的要求,这是面试官和 HR 需要判断的。

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我单方面的猜测,人家大公司才不是这么想的,他们依然是追求名校毕业生、稳定性工作经验和比较高的工作年限。

我最近在看机会,因此聊了几个大公司的业务老板,他们都还挺让我意外:对我个人的经验优缺点、对我擅长和缺乏的能力、对我适合做对事情,以及对我过去每个选择的优劣,都有类似的准确判断。反而是很多小公司,非产品或者业务出身的老板,无法从业务能力上做分辨,就只能看我的工作年限、跳槽经历和在滴滴的职级了。

3.一些建议

对面试官和 HR 来说,当然就建议一些以实际情况为准出发考虑问题。标签可以用,也可以降低成本,但同时由于会错漏,也会影响收益。找到最合适的人,必然要付出代价。

更多是对于应聘者求职者的建议:

•  看重标签化、有不合理硬性门槛的公司机会,不看也罢;

•  不用特别在意“工作年限”、“跳槽经历”这种世俗的标准,工作年限长而没有成长、工作环境下而坚持不走,都是对个人成长的损伤;

•  当然,“老板/同事好讨厌”、“做得不开心”或者“工作有点累”这样的原因离职,还是要慎重的。因为难保下个机会就能突然碰上好领导好同事、心情无比愉悦、工作舒适顺畅;

•  跳槽不要反复在多个行业切换,尽量在某个行业能深耕。通用型产品经理的市场已经严重收窄了。说到这里,顺便贴个之前有网友提问,我的回答:

祝好。周末愉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