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快变量?
什么是慢变量?
简单来说,快变量说的是那些能在短期内带来快速变化的因素。
慢变量,说的则是无法在短期内带来快速变化,但却影响深远,而且会对快变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比如:对公司来说,请一位知名高管做CFO,推出契合风口的产品,找当红明星代言,投放上亿广告,都是快变量。
而公司的商业模式、公司治理、公司价值观、行业趋势、核心竞争力,则属于慢变量。
前者,做起来更容易,且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是,最终决定公司长远走向和发展的,却是后者。
那么,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而言,什么是快变量?什么又是慢变量呢?
— 1 —
我有一名学员,最近遇到一个问题,于是跟我约了一对一教练辅导。
他对工作向来非常用心,工作成绩也不错,却一直没有得到升职,眼看工作能力不如自己的几位同事,先后获得了提升,他很着急,想要改变现状。
思前想后,他觉得问题是出在自己的沟通能力上,于是就报了一门“沟通课”,花了几千元的学费去学沟通的逻辑以及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中,他非常认真,每一节课都听了至少两遍,学完后还画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正在他信心满满的想要好好运用一下这些方法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事。
这天,老板喊他进去谈话。
一进去,老板就把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问他为什么上一个项目出了那么多问题。
听着老板的训斥,他的血一下子就冲上了脑门,然后在老板问他:“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的时候,十分生硬地回答道:“您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听到这个回答,他的老板自然非常生气:“你出去吧,这个项目不用你处理了。”
等晚上回到家,他才慢慢冷静下来,这时他意识到,上课学了那么多方法,但遇到事情时却一个都没有用上。
于是,他陷入了自我怀疑。
他怀疑自己的沟通能力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缺陷,否则为什么那么认真的学了课程、做了作业,却还是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
听到这里,我问他:“在老板批评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这些刚刚学过的沟通技巧与方法?”
他摇了摇头道:“完全没有。”
我继续问:“那时你想到的是什么?”
他想了想后说:“那一刻我没有思考,只是做出了自动化的反应,就像以前我们在生物课学过的条件反射一样。”
我继续问:“如果用条件反射的语言,也就是刺激和反应来描述你这次条件反射,你会怎样描述呢?”
他想了一会后说:“我受到的刺激是权威人士的批评,我的反应是立刻怼回去。”
我继续问:“你觉得这是你没有想起去用沟通技巧的原因吗?”
他点了点头:“是的,因为条件反射来的太快,就像是我老板按下了我的开关,于是我这个灯就亮了一样,中间根本没有让我去思考其他技巧方法的时间。现在去想,我发现在那一刻我根本没有选择,而是直接进入了条件反射。”
于是我趁热打铁:“如果想在那一刻意识到自己是有选择的,是可以选择其他方法的,你觉得可以做点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他思考了非常久的时间,然后回答道:“有两点,第一是如果我知道我在面对权威人士批评时,会有一种“立刻怼回去”的条件反射,那么我就很可能不会继续这样做。
第二是在老板批评我时,如果我意识到了我马上就要做出条件反射了,那么我就能够及时停下来,换成另一种选择,变成运用沟通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再一次被我已经习惯了的条件反射拉进去。”
特别棒!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如果说,沟通技巧和沟通方法是让一个人获得改变、成长以及成功的快变量。
那么自我认知与自我觉察,就是一个人最终获得改变、成长与成功的两个十分关键的慢变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对各种快变量的关注中,比如信息,比如各种方法论。
但其实,最终决定这些信息、知识、技能、方法能否有用的关键因素,却是四大慢变量 – 自我认知、自我觉察、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 2 —
什么是自我认知?
这位学员说出的第一点就是自我认知,通过这件事他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着一种固有的内在模式 – 面对权威批评,会立刻怼回去的模式。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内在模式,而且远远不止一种。
回顾一下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反应模式,你很可能会发现:
当老板批评你的时候,你会立即陷入愤怒或焦虑;当女朋友埋怨你的时候,你会马上变得郁闷心烦;当你没把一件事做好的时候,你会立刻责备自己,甚至否定自己。
这些反应模式就是你的内在模式。
如果不能发现这些模式,你就会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就像我这位学员,在根本不知道这种模式存在的情况下,又一次被带了进去。
对自己内在模式的认识,就是一种自我认知。
当然,自我认知中要认知的事,远不只有你的内在模式,还有你的天赋优势、深层热情、核心价值观、隐形思维边界、悲观与乐观、你的早期誓言等方方面面。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段十分经典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自己的CEO,让自己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专注和高效。要做好这些事情,你必须培养一种深刻的自我认识。
你最有价值的优势和最致命的劣势是什么?你如何学习、如何与别人共事?你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让你成效最高?等等。
这么做的用意非常清楚,只有在结合自身优势和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工作时,你才能实现真正而持久的卓越。”
这就是自我认知,它不仅是让一个人获得成功与卓越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避免人生翻车的重要条件。
权延赤在《走进**》里写:“王明、张国焘不是帅才,却强要做帅,结果一个跑去苏联,寄人篱下;一个投降**,仰人鼻息。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那么,什么又是自我觉察呢?
这位学员说的第二点,即“老板批评我时,如果我意识到我马上就要做出条件反射了,那么我就能够及时停下来,变换选择,变成运用沟通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解决。”
这就是自我觉察,在电光火石间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条件反射”的能力。
一旦拥有了很好的自我觉察,你就可以从自己的各种惯性反应、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情绪反应中抽离出来,这时,你就会拥有另一个你,也就是作为“旁观者”的你。
当成为“旁观者”后,你就有了选择,当你有了选择,你就有了自由。
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那个例子,来看看如果这位学员有自我觉察,情况会有怎样的改变?
老板喊他进办公室。
一进去,老板就把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问他为什么上一个项目出了那么多问题。
听着老板的训斥,他的血一下子就冲上了脑门,这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之前习惯了的条件反射 – 对于权威的反抗,然后他就冷静了下来。(这就是自我觉察和自我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时,他想起了刚刚学会的沟通方法,于是回答道:“这次项目没做好是我的责任。我会认真总结这次项目出问题的经验教训,做成一个检核列表,然后在以后做项目前和做项目当中,不时进行对照检查。”
这么说完后,他老板的气已经消了大半。
自我觉察的范围很广,最核心的包括:及时知道自己的念头、情绪、身体反应、模式、条件反射、欲望、潜意识……(以后慢慢讲,但其实讲解这些不是关键,练习才是关键)
每一个人都需要训练自我觉察力。
否则,就会一次次的陷入之前习惯的条件反射,不断重复人生中的失败经验和死循环。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跟着自己的情绪走,总是坐在情绪的“过山车”上,难以自持。
这样的人,想要成事,当然难比登天。
— 3 —
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慢变量,是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大学念书时,连续6个学期反复听同一门课。
这让他的老师非常不解,于是有一次在课后问他:“这门课你旁听了6个学期,难道我讲的这些经济学内容你还没有学全吗?”
张五常回答说:“你的经济学我早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 – 我要学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学习经济学知识,是在提升快变量;学习思考的方法,就是在修炼慢变量。
张五常早就从老师的著作中学会了经济学的知识,提升了快变量;但是对于思考的方法,也就是慢变量,他却需要持续听上6遍,可见其重要。
思考能力为何如此重要?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被迁移使用到各种工作岗位以及行业中,因为不论什么岗位,何种行业,都要思考。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管理家务,这时你发现孩子最近总是生病,耽误了不少功课。
你会怎样解决?
如果你熟知结构化思考的方法,就能用结构化思考去分析孩子总是生病的可能原因,然后再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进行验证,找到根本原因,并最终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这时你发现团队斗志很弱,你会怎么解决?
如果你熟知系统化思考的方法,就能用系统化思考去分析团队斗志很弱的可能原因,然后再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进行验证,找到根本原因,并最终解决问题。
最后一个重要的慢变量是学习能力。
对任何一个种群来说,它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存和繁衍。
在自然选择之后,那一些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基因就会被保留下来。
其中,适应环境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适应环境有两种常见策略,第一种策略是快速的繁衍以演化出适应环境的基因;第二种策略就是学习。
人类以第二种策略见长。
为何这么说呢?
如果把人类的生育和其他的动物相比较而言的话,可以说人类都是早产儿(人类大脑太大,不能等它完全发育好再生育,这样就无法通过直立女性已经变窄了的臀部)。
我们没有从这个基因当中继承太多本能的东西,不像其他的动物刚生下来就会走路,刚生下来就会捕食(这一些都是刻在动物的本能中的)。
这就让我们拥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让我们在后天的环境当中学习,并不断塑造自己。
学习能力对人类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重要性。没有它,人类无法成为人类,也无法站到生物链的最顶端。
而这个能力,对现在处于VUCA时代(变幻莫测的时代)的我们来说,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不仅多,而且变化快。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