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下午,由新榜主办的“新榜样”全国行上海站在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开幕。以“海派新媒体的光荣与梦想”为主题,在三个小时的互动中,“一条”CEO徐沪生、Dr. Wine CEO Darkley、“华尔街见闻”CEO吴晓鹏、短裤视频CEO马一木、安瑞索思副总经理方亚谨、观察者网CEO金仲伟、“周末做啥”创始人陈小怪、金数据创始人陈金洲先后与在场400余位参会者分享新媒体理念思路,而后,在证券时报投资总监范卫锋的主持下,清科创投投资总监陈嘉君、合鲸资本合伙人霍中彦与蓝鲸传媒联合创始人李武、AUTOLAB创始人赵奕进行了一场新媒体投资价值对话。新榜今日摘录现场速记稿,以下为“华尔街见闻”CEO吴晓鹏主题演讲《“秒杀”级别的竞争》。

吴晓鹏
“华尔街见闻”创始人、CEO

徐达内:精致当然是外界公认的上海特质,但上海还有另一个特质,那就是速度。我在上海20年,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速度。

在新媒体群雄并起、格局重组的年代,速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那么,接下来,我想介绍我的另一位朋友,吴晓鹏,华尔街见闻的创始人。从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名记者,到创办中国最受欢迎的财经网站之一,吴晓鹏在新媒体领域的速度比他每周五和我们一起踢足球的速度要快得多。

吴晓鹏:“华尔街见闻”是一个不太接地气的产品,它所关注的财经是一个非常垂直的领域。

刚才徐达内讲到速度,上海过去20年地铁建造的历程数超过纽约和东京过去100年的总和。

过去两年,速度对“华尔街见闻”而言是最核心的因素,我们是财经领域成长最快的新媒体,我们关注的信息主要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信息。我们是11年在纽约创办的。2012年底从纽约回来,2013年成立公司做一个媒体。

最开始,我们认为全球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对投资者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国这些信息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希望帮助中国投资者来理解世界。

我们在微博和微信都有账号,但是我们主要做自己的平台,我们产品一个典型的特色是实时新闻,过去两年我们中国财经媒体的推动,最大的贡献就是实时新闻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最早是我们推出来的,后来所有的财经门户还有其他媒体都把它作为一个标配,它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句话一句话播报全球的视频。

一件事情发生,在传统媒体,一般是第二天或者几个小时之后对这个事件做一个报道,但我们的操作不同,比如中国公布GDP的数据,我们在10点0秒钟,把这个新闻在各个平台推送给我们的用户,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播报仅用5秒钟,我们推送速度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比我们也是最快的。

这是关于全球资讯,国内我们上了一个实时新闻产品,也就是新闻直播的产品,我们会把投资标的给出来,并揭示每一条新闻对应的投资机会是什么,同时还推送券商研究院提供的投资策略。最近我们也开始做PGC的内容,所有的研究所首席都在给我们,我们帮他们设一个公众账号,这是行情,也是投资者需要的基础的数据。

去年11月21号,中国央行降息,这个降息是这一轮牛市的起点,我们是全球第一个推送的,全球第二个推送的是华尔街日报,第三个推送的是彭博。去年9月阿里巴巴上市,开盘价是多少我们也是第一个推送。华尔街日报是第二个,然后是纽约时报。还有乌克兰停战,央行降准……所有的这些信息,在我们这个平台推送的速度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全球第一,我们不仅比国内的媒体快,我们比全球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我们都要快。



为什么需要秒杀?我们目标受众是投资者,速度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交易非常多的品种,于他们而言,可能晚了一分钟,就会错失一个投资机会,像我自己会关心投资爆仓的经验,这个时效对投资者非常重要。

我们公司成立的时候,有一个网站,每天两万的用户,现在是100多万,我们主要是自己的平台,移动端是我们也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在苹果应用商店是我们财经类别的第一名,微信公众号我们有90多万的粉丝,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我们排在财经类的第一位。

在金融领域之外我们影响没有那么大,这样一个群体有非常大的黏性,这儿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中信期货副总经理,他主管是研究部,他有八块屏幕,七块看行情,一块留给我们的实时新闻,其他屏幕的行情波动的时候,我们的实时新闻能解释波动原因,或者是我们的实时新闻之后会有剧烈波动,这个对他来说非常有价值。

我这位朋友他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金融终端,一年可能费用40万左右,他最后选择用我们,他觉得我们信息更加简单好用。

我之前在21世纪经济报道做了七年的时间,我自己做传统媒体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提供的这些信息,它的受众是谁?受众有什么样的需求?我这个信息对他有什么价值?当时我是非常困惑的。

然后我们做华尔街见闻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们希望我们的信息给投资者用的,每个信息会对他的财富产生影响的信息。

第二步,我希望团队所有成员都有这样一个视野,全球视野,也希望他们在发一条新闻的时候,都从一个用户的角度,信息可能对交易者用户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我的简单的基本介绍,可能还有一点时间,如果大家有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

徐达内:大家问,过去两星期你在A股爆仓了吗?接下来,我还应该投资A股吗?

吴晓鹏:我在A股上有比较大的配置,风险控制比较好,我配置了个位数的比例放在外汇上,用了200倍的杠杆去交易,多次爆仓我可以承受的。

我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对全球很多事情的理解,**给**打电话,以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的问题,这于我而言,不是一个枯燥的问题,我有仓位,它是一个利好还是利空的信息,我都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对于A股,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我也没有这种能力。

徐达内:谢谢晓鹏,炒股这么辛苦,创业这么辛苦,还是要记得常常回来和我们一起踢球啊。


回复“新榜样”可获上海站所有嘉宾PPT。

THE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